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模拟考试 983 本次考试限时45分钟。单选题只有1个的答案,多选题至少2个答案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模拟考试(辐射安全管理专业) 1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100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100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台)的单位,属于销售或者使用较大批量豁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单位,应当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 A. 100,100 B. 10,10 C. 50,50 D. 100,10 2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多选) 不同射线的常用屏蔽材料选择正确的有( )。 A. β粒子可以选择来铝板屏蔽 B. β粒子常常采用低Z材料+高Z材料组合的形式屏蔽 C. γ要用高原子序数的物质,如铅板屏蔽 D. α粒子可以被纸张挡住 E. 中子要先用含H材料慢化再进行吸收 3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接到含( )放射源装置重大运行故障报告的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两小时内将故障信息逐级上报至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A. Ⅲ类 B. Ⅰ类 C. Ⅳ类 D. Ⅱ类 4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 )。 A. 防失窃 B. 有账可查 C. 责任明确 D. 账物相符 5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多选) 以下关于内照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照射会造成DNA分子损伤而外照射不会 B. 内照射除了放射性衰变、呼吸、出汗等方式外,无法通过一般的控制方法减弱 C. 相对于外照射,内照射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更大 D. α粒子无内照射危害 E. 内照射危害方式主要是电离、化学毒性危害 6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多选)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 ) A. 在事故工况下,为事故应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B. 及时发现环境中放射性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 C. 监视设施运行状态 D. 监测结果既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也可以用于验证评价模式 E. 检验监测对象是否和国家、地方、行业或审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相符合 7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辐射事故和运行故障处理过程中的安全责任,以及由事故、故障导致的应急处置费用,由( )承担。 A. 发生辐射事故或者运行故障单位的主管部门 B. 发生事故或故障的肇事者 C. 发生事故或故障单位所在地的生态环境部门 D. 发生辐射事故或者运行故障的单位 8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中,需要控制的放射性物质是( ) A. α放射性物质和β放射性物质 B. x放射性物质 C. γ放射性物质 D. 密封源 9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某核素的半衰期为1s,则其衰变常数λ是( )。 A. 0.693/s B. 693/s C. 69.3/s D. 6.93/s 10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一些领域里,核技术几乎是不可替代的,或者说是难以替代的 B. 辐射照射,特别是大剂量的辐射照射对人类的健康是有害的 C. 从事辐射探测的活动不需要承担遭受辐射危害的风险 D. 如何解决辐射危害和辐射应用之间的矛盾,就是辐射防护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辐射工作单位在申请领取许可证前,应当组织编制或者填报( )文件,并依照国家规定程序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 A. 环境影响评价 B. 购源申请 C. 射线装置使用申请 D. 放射源使用申请 12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出口列入限制进出口目录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交的材料不包括( )。 A. 国外进口方可以合法持有放射性同位素的中文或英文证明材料 B. 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签发出口许可证 C. 出口单位与国外进口方签订的有效协议复印件 D. 放射性同位素出口表 13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下列哪种粒子不带电?( ) A. 中子 B. β-粒子 C. α粒子 D. β+粒子 14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下列关于辐射防护的目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保护人类 B. 限制一切有关辐射照射的实践活动 C. 避免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降低到合理可达尽可能低的水平 D. 保护环境 15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个人剂量限值一般( )天然辐射照射剂量。 A. 等同 B. 包括 C. 小于 D. 不包括 16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工作场所在线监测系统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控制工艺过程 B. 监测辐射源的运行状态 C. 提高生产效率 D.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17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销售(含建造)、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应当编制或者填报( )。 A. 环境影响报告书 B. 环境影响报告表与环境影响登记表 C. 环境影响报告表 D. 环境影响登记表 18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工作场所β外照射监测比较好的仪器是( )。 A. 闪烁计数型巡测仪 B. 热释光个人剂量计 C. 液体闪烁计数器 D. 自由空气电离室 19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一般衰变发生在( )上。 A. 原子核 B. 质子 C. 中子 D. 分子 20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多选) 以下核技术利用项目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有( )。 A. 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 B. 销售(含建造)、使用Ⅰ类射线置的 C.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除外) D. 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E. 使用Ⅰ类放射源的(医疗使用的除外) 21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生产、销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 )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全面责任,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A. 购买单位 B. 本单位 C. 使用和购买单位 D. 使用单位 22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多选) 以下属于可免于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核技术利用项目有( )。 A. 、某场所许可使用F-18 核素(乙级场所),现拟增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由4.60E+07Bq 增加到1.90E+08Bq),仍为乙级场所 B. 已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新增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 C. 某场所许可使用A1 型直线加速器(Ⅱ类射线装置),现拟更换为使用A2 型加速器(Ⅱ类射线装置) D. 某场所许可使用Ⅳ、Ⅴ类放射源,拟增加销售Ⅴ类放射源 E. 某场所许可使用B1 型X 射线机(Ⅲ类射线装置),现拟更换为使用D1 型DSA(Ⅱ类射线装置) 23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外照射的防护方法: ( ) A. 时间 B. 屏蔽 C. 距离 D. 源项控制 24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辐射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为( )年。 A. 2 B. 4 C. 3 D. 5 25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应当依法实施退役的场所是( )。 A. 使用牙片机的牙科诊所 B. CT机房 C. 销售(不贮存)Ⅱ类放射源的单位 D. 使用Ⅰ类放射源的辐照装置 26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IAEA是哪一机构的英文缩写( ) A.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 B.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 C. 国际原子能机构 D. 国际劳工组织 27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必要的( )措施。 A. 安全防护 B. 污染监测 C. 事故应急 D. 防失窃 28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辐射致癌属于哪种效应( ) A. 确定性效应 B. 随机性效应 C. 急性效应 D. 遗传效应 29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需要将放射性同位素转移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的,应当持许可证复印件向( )备案,并接受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A.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B. 本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C. 使用地区县生态环境部门 D. 使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30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多选) 关于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下列正确的是( )。 A. α放射性固体废物实行集中的深地质处置。 B. 高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实行集中的深地质处置。 C. 禁止在内河水域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但可以在海洋上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 D. 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区域实行近地表处置。 E. 禁止在内河水域和海洋上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 31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或者( )。 A. 显示危险信号 B. 中文警示说明 C. 防盗警示 D. 防火标志 32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辐射工作单位应当编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于( )前报原发证机关。 A. 下一年年底 B. 每年6月30日 C. 每年12月31日 D. 每年1月31日 33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 )应当由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担任。 A. 辐射安全关键岗位 B. 部门负责人 C. 总经理 D. 法定代表人 34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辐射工作单位因故遗失许可证的,应当及时到所在地省级报刊上刊登遗失公告,并于公告( )日后的一个月内持公告到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A. 30 B. 20 C. 90 D. 60 35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根据放射源、射线装置对( )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A. 公共安全 B. 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 C. 人体健康 D. 环境污染 36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未列入产品台账的放射性同位素和( )的放射源,不得出厂和销售。 A. 国外生产的 B. 未编码 C. 未标号 D. 无定位装置 37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多选) 关于放射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存在相同编码的放射源 B. 凡放射源均须编码 C. 半衰期小于60天的放射源可以不编码 D. 放射源编码要填入放射源编码卡 E. 豁免活度以上、半衰期大于或等于60天的放射源必须编码 38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 )内必须穿戴工作服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A. 工作区 B. 控制区 C. 任意空间 D. 控制区及非控制区 39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γ、χ射线的常用屏蔽材料是( )。 A. 有机玻璃 B. 铅 C. 石蜡 D. 铝 40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 )是指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A. 较大辐射事故 B. 重大辐射事故 C.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D. 一般辐射事故 41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有条件豁免要求的含Ⅴ类放射源设备,其国内生产单位或进口总代理单位可填写《含源设备有条件豁免备案申报表》,向( )申报备案。 A. 所在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 B. 所在地县级生态环境部门 C. 所在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 D. 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门 42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辐射工作单位需要同时分别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证的,其许可证由( )审批颁发。 A.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B.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C.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商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D.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商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43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2008年报告中医疗照射产生的人均年剂量是( )mSv。 A. 60 B. 6 C. 0.06 D. 0.6 44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 )。 A.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B.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 C. 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 D.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45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关于控制区的设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控制区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 B. 警告标志通常设置为黄色。 C. 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 D. 在进出口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 46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持有放射源的单位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返回原出口方或者送交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的,应当在该活动完成之日起( )日内向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A. 10 B. 20 C. 30 D. 15 47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多选) ( )应当及时相互通报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调查处理、定性定级、立案侦查和医疗应急情况。 A. 公安部门 B.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 卫生主管部门 D.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E.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48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多选) 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存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 B. 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 C. 放射性同位素的贮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射线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 D. 放射性同位素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E. 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49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国家对从事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专业人员实行( )管理制度;对从事放射性监测工作的机构实行( ) 管理制度。 A. 资格;资格 B. 资格;资质 C. 资质;资质 D. 资质;资格 50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多选) 以下关于生物效应分类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据照射剂量率的大小,可以把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 B. 根据照射方式,可以把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内照射与外照射 C. 根据辐射效应的发生与照射剂量的关系,可以分为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性效应 D. 按照效应表现的个体,可以把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E. 按照照射剂量率,可以把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Your score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