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模拟考试 983 本次考试限时45分钟。单选题只有1个的答案,多选题至少2个答案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模拟考试(辐射安全管理专业) 1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设立专门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单位,必须经(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许可证。 A. 所在地县级以上 B. 所在地省级以上 C. 所在地省级 D. 国务院 2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生产、进口放射源的单位销售( )放射源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应当与使用放射源的单位签订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 A. Ⅰ类、Ⅱ类 B. Ⅰ类、Ⅱ类、Ⅲ类 C. Ⅲ类、Ⅳ类、Ⅴ类 D. Ⅰ类 3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下列表述最符合辐射监测中环境监测的目的是( ) A. 为个人剂量评价提供资料 B. 检验监测对象是否和国家、地方、行业或审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相符合 C. 为改正工艺和防护提供资料 D. 为事故受照人员健康监护和医学响应提供资料 4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多选) 核技术利用是指( )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 A. 非密封放射源 B. 核燃料 C. 密封放射源 D. 射线装置 E. 电磁发射设施 5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放射源丢失后一般应采取的响应行动中,需收集丢失源的( ),并进行评价 A. 所有文件资料和信息 B. 责任人员信息 C. 历史运行资料 D. 出厂信息 6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运行故障,并避免故障导致( )。 A. 诱发灾害 B. 次生危害 C. 次生风险 D. 二次污染 7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销售(含建造)、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应当编制或者填报( )。 A. 环境影响登记表 B. 环境影响报告表与环境影响登记表 C. 环境影响报告表 D. 环境影响报告书 8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对可移动的放射源定期进行( ),确保其处指定位置,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A. 试验 B. 审查 C. 清洗 D. 盘存 9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出口列入限制进出口目录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交的材料不包括( )。 A. 出口单位与国外进口方签订的有效协议复印件 B. 放射性同位素出口表 C. 国外进口方可以合法持有放射性同位素的中文或英文证明材料 D. 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签发出口许可证 10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进口放射源为I类、II类、Ⅲ类放射源的,标号应当( ),Ⅳ类、Ⅴ类放射源的标号应当( )。 A. 刻制在放射源本体或者密封包壳体上;记录在相应说明文件中 B. 记录在相应说明文件中;刻制在放射源本体或者密封包壳体上 C. 刻制在放射源本体或者密封包壳体上;标在放射源运输容器上 D. 标在放射源运输容器上;刻制在放射源本体或者密封包壳体上 11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一般来说,射线穿透能力排序正确的是( )。 A. β粒子<γ射线<α粒子 B. α粒子<γ射线<β粒子 C. α粒子<β粒子<γ射线 D. γ射线<α粒子<β粒子 12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多选) 以下哪些辐射工作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 A. 销售和使用Ⅱ类、Ⅲ类射线装置的 B. 销售和使用Ⅰ类放射源的(医疗使用Ⅰ类放射源除外) C. 销售和使用Ⅱ类、Ⅲ类、Ⅳ类、Ⅴ类放射源的 D. 销售和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 E.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用放射性药物自用的单位外除外) 13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监督检查计划应当按照( ),规定不同的监督检查频次。 A. 辐射工作人员数量 B. 辐射工作时间 C. 辐射单位地点 D. 辐射安全风险大小 14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多选) 关于个人剂量限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剂量限值不包括天然本底和医疗照射。 B. 公众剂量限值不包括天然辐射照射剂量。 C. 剂量限值包括天然本底和医疗照射。 D. 职业人员剂量限值不包括天然辐射照射剂量。 E. 个人剂量限值不包括天然辐射照射剂量。 15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 )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辐射事故和运行故障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报告报送生态环境部,同时抄送同级公安部和卫生主管部门。 A. 每半年 B. 每两年 C. 每一年 D. 每季度 16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多选) 现行的基本安全标准GB18871-2002中将辐射工作场所分为( )。 A. 实验区 B. 操作区 C. 监督区 D. 工作区 E. 控制区 17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多选)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免于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核技术利用项目有关说明的函中明确,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核技术利用项目包括( )。 A. 已经取得销售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许可的,增加销售不高于原许可类别的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销售行为不涉及新增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和射线调试场所的 B. 在已许可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增加操作的核素种类或核素操作量,且增加后不提高场所的级别 C. 已经取得销售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许可的,增加销售不高于原许可类别的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销售行为涉及新增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和射线调试场所的 D. 在已许可的生产、使用高类别放射源或射线装置的场所,改变已许可的活动种类,增加生产、使用不高于原类别的放射源或射线装置 E. 在已许可的生产、使用高类别放射源或射线装置的场所,不改变已许可的活动种类的前提下,增加生产、使用同类别或低类别放射源或射线装置 18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有关监测仪器的量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仪器有读数,测量结果是可靠的 B. 高于环境本底的读数是可靠的 C. 低于或超过量程范围时,仪器还会有读数,但测量结果是不可靠的。 D. 高于仪器本身本底的读数是可靠的 19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用于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最常用仪器是( )。 A. α、β表面污染仪 B. X、γ辐射剂量率仪 C. 热释光个人剂量计 D. 个人剂量报警仪 20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多选) 以下哪些核技术利用项目的退役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 A. 使用Ⅰ类、Ⅱ类射线装置存在污染的 B.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除外) C. 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 D. 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E. 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21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 )由国务院根据国家法律制定,是国家法律在某一个方面的进一步细化,规定了该方面的法规要求。以国务院令发布,具有法律约束力。 A. 指导性文件 B. 部门规章 C. 行政法规 D. 法律 22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α放射源火灾事故的主要响应行动错误的是( ) A. 按常规灾害应对程序处理,首先灭火、救人 B. 隔离事故区域 C. 为防止受到污染,先找仪器监测,确认没有环境污染,再灭火、救人 D. 让非必要人员离开事故区域 23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适用于氚表面污染测量方法是( )。 A. 《表面污染测定第1部分β发射体(Eβmax>0.15MeV)和α发射体》(GB/T14056.1-2008) B. 《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Z166-2005) C.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 14583-93) D. 《表面污染测定第2部分氚表面污染》(GB/T14056.1-2011) 24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 )。 A.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B.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C. Ⅰ类、Ⅱ类 D. Ⅰ类、Ⅱ类、Ⅲ类 25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必要的( )措施。 A. 事故应急 B. 防失窃 C. 安全防护 D. 污染监测 26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 )放射源。 A. Ⅰ类 B. Ⅳ类 C. Ⅱ类 D. Ⅲ类 27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 )按照职责分工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A. 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B.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C.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D.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 28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未列入产品台账的放射性同位素和( )的放射源,不得出厂和销售。 A. 未标号 B. 国外生产的 C. 未编码 D. 无定位装置 29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工作场所外照射监测最好选用( )。 A. 热释光个人剂量计 B. 便携式周围剂量当量率仪 C. 活度计 D. 表面污染监测仪 30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台)的单位,属于销售或者使用较大批量豁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单位,应当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 A. 100,100,10,10 B. 1000,1000,100,100 C. 1000,100,100,10 D. 500,500,50,50 31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 )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制定,主要包括国务院条例实施细则及其附件、行政管理规定等两部分,以部令发布,具有法律约束力。 A. 部门规章 B. 指导性文件 C. 法律 D. 行政法规 32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适用于皮肤和工作服表面污染测量方法是( ) A.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 14583-93) B. 《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Z166-2005) C. 《表面污染测定第1部分β发射体(Eβmax>0.15MeV)和α发射体》(GB/T14056.1-2008) D. 《表面污染测定第2部分氚表面污染》(GB/T14056.1-2011) 33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放射源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 )人以上(包含本数)急性死亡属于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A. 2 B. 3 C. 4 D. 1 34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多选) ( )应当及时相互通报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调查处理、定性定级、立案侦查和医疗应急情况。 A.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D. 公安部门 E. 卫生主管部门 35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多选) 在辐射防护三原则中,实践正当性决定着这项实践能否被批准,下面有关实践正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当性是前提,最优化是目标,剂量限值和约束是限制条件 B. 任何改变照射情况的决定都应当是利大于弊 C. 正当性是使得对受照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 D. 正当性是指必须保证任何个人不受到大于天然本底的照射 E. 任何一项实践,对于不具有正当性的实践以及该实践中的源,不应予于批准 36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多选) 关于个人剂量监测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自行监测;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监测 B. 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应注意避免剂量计受到污染 C. 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仅告知个人剂量计使用人以后个人剂量不要超标即可 D. 执业单位应安排专人管理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E. 辐射工作单位应将个人剂量档案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离职 37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β外照射监测用于( )。 A. 估算性腺的当量剂量 B. 估算皮肤和眼晶体的当量剂量 C. 估算全身的有效剂量 D. 估算甲状腺的当量剂量 38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关于辐射能量的单位,正确的是( ) A. 千米 B. 电子伏特(eV) C. 千瓦时 D. 千卡 39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关于内照射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见于放射源 B. 照射特点主要为间断性照射 C. 多见于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D. 常见内照射粒子为γ射线和X射线 40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10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10台)的单位,属于销售或者使用较大批量豁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单位,应当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 A. 100,10 B. 10,10 C. 100,100 D. 1000,1000 41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关于β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样能量的β粒子使物质原子电离本领较α粒子大得多。 B. β粒子可以使靶物质的原子核发生电离。 C. 可能是正电子,也可能是负电子,但通常所说的β粒子指的是负电子。 D. 一个β粒子带有多个电子电荷的电量。 42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接到辐射事故报告或者可能发生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报告的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 )小时内,将辐射事故或者故障信息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A. 一 B. 四 C. 三 D. 两 43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电离辐射监测仪器角响应是指( ) A. 实际记录到的粒子数目与放射源发出的粒子数之比 B. 单位辐射量所引起的响应 C. 辐射测量设备的响应随辐射入射角变化的关系 D. 记录到的粒子数目与射到探测器灵敏体积内的粒子数之比 44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年销售量不超过豁免水平100倍或者持有量不超过豁免水平10倍的单位,也需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 B. 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中的放射源如发生个别丢失、被盗,应作为辐射事故处理 C. 仅从事免于辐射安全监管的活动的单位,也需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 D. 符合《基本标准》有条件豁免要求的含Ⅴ类放射源设备,其国内生产单位或进口总代理单位可填写《含源设备有条件豁免备案申报表》,向生态环境部申报备案 45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因工作场所放射源失控或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通风系统故障或放射性物质包容失效造成工作场所污染而开展的监测属( )。 A. 常规监测 B. 本底调查 C. 退役终态监测 D. 应急监测 46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对其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单位的监督检查应当由( )进行。 A. 双方共同 B. 接受委托方 C. 委托方 D. 第三方 47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在室外、野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应当按照国家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划出( )区域,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A. 监督 B. 安全防护 C. 无人 D. 控制 48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单选) ( )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A. 国务院卫生 B. 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 C. 国务院生态环境 D.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 49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核医学实践中的放射线来源主要是( ) A. 感生放射性 B. 各种放射性药物,即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C. 密封放射源 D. 臭氧 50 / 50 分类: 辐射安全管理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多选) 《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的辐射事故是指( )。 A. 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 B. 放射源丢失 C. 放射源被盗 D. 放射性同位素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 E. 放射源失控 Your score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