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类射线装置辐射工作人员模拟考试 32 限时60分钟。单选题只有1个答案,多选题至少2个答案 创建于 13 4 月, 2021 III类射线装置工作人员考试练习 1 / 50 分类: 电离辐射法律法规(单选) 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豁免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其国内生产单位或者进口产品的国内总代理单位(以下简称进口总代理单位)及其使用单位可填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豁免备案表》,报( )生态环境部门备案。 A. 国务院 B. 所在地省级 C. 所在地市级 D. 所在地县级 2 / 50 分类: 电离辐射法律法规(单选)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适用的相关活动,包括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 )的安全和防护。 A. 场所 B. 物品 C. 人员 D. 场所、人员 3 / 50 分类: 电离辐射法律法规(单选)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并对( )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A. 辐射监测 B. 防护与安全 C. 监测数据 D. 个人剂量测量 4 / 50 分类: 电离辐射法律法规(单选) 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应当编制或者填报( )。 A. 环境影响报告书 B. 环境影响报告表 C. 环境影响登记表 D. 任何一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5 / 50 分类: 电离辐射法律法规(单选) 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持证单位应当于许可证有效期届满( )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申请。 A. 30日 B. 3个月 C. 6个月 D. 12个月 6 / 50 分类: 电离辐射法律法规(单选) 国家将射线装置分为( )。 A. Ⅰ类和Ⅱ类 B. Ⅰ类、Ⅱ类、Ⅲ类 C. Ⅰ级、Ⅱ级、Ⅲ级 D. Ⅰ~Ⅴ类 7 / 50 分类: 电离辐射法律法规(单选) 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单位变更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应当自变更登记之日起( )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A. 10 B. 15 C. 20 D. 30 8 / 50 分类: 电离辐射法律法规(单选) 辐射安全许可证内容中不包括( )信息。 A. 单位名称 B. 法定代表人 C. 注册资本 D. 所从事活动的种类和范围 9 / 50 分类: 电离辐射法律法规(单选) 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 )应当由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担任。 A. 法定代表人 B. 总经理 C. 部门负责人 D. 辐射安全关键岗位 10 / 50 分类: 电离辐射法律法规(单选) ( )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用于说明或补充核与辐射安全规定以及推荐有关方法和程序。 A. 法律 B. 刑侦法规 C. 部门规章 D. 指导性文件 11 / 50 分类: 电离辐射法律法规(多选) 涉源单位的许可证发放以及放射源进出口与转让审批均在“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中办理,实现了放射源( )等各个环节的动态跟踪管理。 A. 生产 B. 销售 C. 转让 D. 异地使用 E. 进出口 12 / 50 分类: 电离辐射法律法规(多选) 如核技术利用单位拟申请增加的项目中一部分符合免于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条件,另一部分不符合条件(即需要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核技术利用单位( )。 A. 只能将全部项目一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取得环评批复后一并申请辐射安全许可证 B. 只能先行申请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分项目的辐射安全许可证 C. 可以先行申请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分项目的辐射安全许可证 D. 可以将全部项目一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取得环评批复后一并申请辐射安全许可证 E. 全部项目无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直接申请辐射安全许可证 13 / 50 分类: 非医用Ⅲ类射线装置(单选) 人体安全检查用X射线装置辐射防护要求,《微剂量透射式X射线人体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中,单次检查吸收剂量应( )。 A. ≤3 μGy B. ≤4 μGy C. ≤5 μGy D. ≤6 μGy 14 / 50 分类: 非医用Ⅲ类射线装置(单选) 若核子仪使用场所不限制人员的活动范围,则核子仪外围5cm辐射的剂量率控制值为( )。 A. 250≤H<1000 μSv/h B. 25≤H<250μSv/h C. 2.5≤H<25μSv/h D. H<2.5μSv/h 15 / 50 分类: 非医用Ⅲ类射线装置(单选) 根据激发方式的不同,X射线荧光分析仪可分为源激发和管激发两种:用( )产生原级X射线的X荧光分析仪称为管激发仪器。 A. 放射性同位素源 B. X射线发生器(X光管) C. γ射线发生器 D. 非放射性同位素源 16 / 50 分类: 非医用Ⅲ类射线装置(单选) 当场所剂量监测结果证明,人员受照射的年有效剂量当量没有可能超过( )时,可免予个人剂量监测,否则应根据需要进行监测,并作记录。 A. 2 mSv B. 5 mSv C. 10 mSv D. 20 mSv 17 / 50 分类: 非医用Ⅲ类射线装置(单选) 关于X射线荧光分析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分析仪工作时,对正在受到射线照射的样品无需屏蔽 B. 更换样品时必须关闭遮光器 C. 不得在X射线管裸露的条件下调试分析仪 D. 校准、调试分析仪的有用线束,须以较低电压、较低电流操作,避开强射线束,并采取局部屏蔽防护措施 18 / 50 分类: 非医用Ⅲ类射线装置(单选) 当X射线管处于最高电压、最大功率时(峰值电压≤50kV,阳极电流20mA),遮光器的厚度不得小于( )的铅等效厚度。 A. 1.5mm B. 1.7mm C. 5.6mm D. 7.7mm 19 / 50 分类: 非医用Ⅲ类射线装置(单选) 在人体可能到达的距闭束型分析仪一切外表面(包括高压电源、分析仪外壳等)5cm的位置,射线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均不得超过( )。 A. 2.5 μGy·h-1 B. 25 μGy·h-1 C. 2.5 mGy·h-1 D. 25 mGy·h-1 20 / 50 分类: 非医用Ⅲ类射线装置(单选) X射线衍射仪的主要部分包括( )。 A. 光源 B. 测角仪光路 C. 计数器 D. 以上都是 21 / 50 分类: 非医用Ⅲ类射线装置(单选) 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少对动物或保定人员的辐射以及散射( )。 A. 尽可能开大的遮线器口径 B. 使用铅衣遮盖怀疑病变的区域 C. 在控制台上选择全波整流而不用半波整流 D. 使用遮线器使投照区域尽可能地小 22 / 50 分类: 非医用Ⅲ类射线装置(单选) 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公告2017年第66号),兽用X射线装置属于( )类射线装置。 A. Ⅰ B. Ⅱ C. Ⅲ D. 其他 23 / 50 分类: 非医用Ⅲ类射线装置(多选) X射线衍射仪的形式多种多样,用途各异,但其基本构成很相似,主要部件包括( )。 A. 高稳定度X射线源 B. 样品及样品位置取向的调整机构系统 C. 射线探测器 D. 计算机处理系统 E. 衍射图的处理分析系统 24 / 50 分类: 非医用Ⅲ类射线装置(多选) 散射线的量和方向取决于( )。 A. 千伏水平(kVp) B. X线束的强度 C. 被照射物的结构组成 D. 患病动物的厚度 E. 患病动物的保定方式 25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发生辐射事故或者运行故障的单位,应当按照( )的要求,制定事故或者故障处置实施方案,并在当地人民政府和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的监督、指导下实施具体处置工作。 A. 应急计划 B. 应急预案 C. 单位主要领导 D. 上级主管部门 26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是( )。 A. 宇宙射线 B. 陆地γ辐射及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或含量 C. 设施流出物 D. 公众个人剂量 27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核技术利用中,工作场所外照射监测最常见的监测项目是( )。 A. α射线 B. β射线 C. X和γ射线 D. 中子 28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下列表述最符合工作场所监测的目的是( )。 A. 为公众受照剂量评价提供资料 B. 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C. 检验工作场所是否符合辐射防护标准 D. 为了应付管理部门的检查 29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热释光探测器的缺点是( )。 A. 不能测量累积剂量 B. 组织等效性差 C. 灵敏度低 D. 不能复查测量结果 30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辐射工作单位每季度开展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为( )。 A. 常规监测 B. 任务相关监测 C. 特殊监测 D. 场所监测 31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任务相关的监测,需要配带的监测仪器为( )。 A. 个人剂量计 B. 个人剂量计、直读式剂量计 C. 个人剂量计、剂量率仪 D. 个人剂量计、直读式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 32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关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报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报告个人剂量计使用人即可 B. 报告本单位辐射防护安全负责人即可 C. 报告本单位辐射防护安全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即可 D. 报告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33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为了避免发生辐射的确定性效应,并把随机性效应发生率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必须对个人剂量加以限制。公众成员所受到的照射剂量限值中,年有效剂量是( )。 A. 1mSv/a B. 20mSv/a C. 50mSv/a D. 150mSv/a 34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为了避免发生辐射的确定性效应,并把随机性效应发生率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必须对个人剂量加以限制。职业人员所受到的照射剂量限值中,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是( )。 A. 15mSv/a B. 50mSv/a C. 20mSv/a D. 500mSv/a 35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个人剂量限值一般( )天然辐射照射剂量。 A. 包括 B. 不包括 C. 等同 D. 小于 36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为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在现行的基本安全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中将辐射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将需要和可能需要( )的区域定为控制区,通常设置为红色。 A. 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 B. 防护手段 C. 安全措施 D. 人为控制 37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当辐射源为点源时,剂量率与点源距离的关系为( ),因此控制距离是一种控制外照射的有效方法。 A. 正比 B. 反比 C. 平方正比 D. 平方反比 38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X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或者说是光子,对X射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带负电荷 B. 带正电荷 C. 有质量 D. 不带电 39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电离辐射分为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两种,( )辐射是指具有足够大的动能,通过碰撞就能引起物质的分子、原子电离的带电粒子,如β粒子、质子和α粒子等。 A. 微波 B. 手机辐射 C. 间接电离 D. 直接电离 40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电离辐射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原因是( )。 A. 质量重 B. 携带有足够的能量 C. 体积大 D. 速度快 41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非电离辐射是指能量( ),不能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态放出电子的辐射,包括热辐射、可见光、微波和无线电波等。 A. 高 B. 低 C. 强 D. 多 42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辐射的本质是( )。 A. 能量 B. 质量 C. 数量 D. 速度 43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居民所受天然辐射年有效剂量的范围是( )mSv。 A. <1 B. 1~5 C. 5~10 D. >10 44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单选) 从辐射产生的来源可将辐射源分为天然辐射源和( )。 A. 核电厂 B. 医疗照射 C. 氡照射 D. 人工辐射源 45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多选) 关于热释光探测器的优缺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组织等效性好 B. 灵敏度高 C. 可测量累积剂量 D. 性能稳定 E. 不能复查测量结果 46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多选) 对于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不超过一定限值,以下限值正确的是( )。 A. 年有效剂量,6mSv B. 年有效剂量,1mSv C.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 D.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50mSv E. 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150mSv 47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多选) 关于外照射防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 B. 使外照射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C. 外照射防护的三要素:时间、距离、屏蔽 D. 对于伽马射线的防护,采用原子序数低的材料制成的屏蔽物更好 E. 对于中子的防护,常常分为慢化和吸收两步 48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多选) 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在不过分限制既伴有辐射照射又有益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效的保护人类及其环境,( )。 A. 消除辐射的危害 B. 避免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以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C. 避免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D. 降低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至0 49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多选) 辐射防护要解决的是辐射应用与辐射危害之间的矛盾,下列关于辐射防护基本任务说法正确的是( )。 A. 辐射防护的任务之一是保护环境 B. 保障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保护他们的后代 C. 促进原子能事业的发展 D. 促进核武器事业的发展 E. 尽一切手段将辐射降低到最低水平 50 / 50 分类: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多选) 我国居民所受天然辐射年有效剂量是3.1 mSv。天然辐射源主要来自( )。 A. 宇宙射线 B. 宇生放射性核素 C. 原生放射性核素 D. 辐射育种 E. 核电站运行 Your score is 平均分为 62% 0% 重新开始测验 发送反馈